法务文化邮箱: 381169311@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文艺教育 »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2013年12月01日

关 群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与文化日趋融合乃至成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文化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科技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人才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理念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导向力等七个方面。

关键词经济、文化、发展

    当今,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澎湃而来,经济与文化日趋融合,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两大趋势,文化在经济中的含量越来越大,文化作用的内涵不断延伸和扩大,这些都引起了人们对文化的高度重视。文化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一、科技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众所周知,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进入了大生产的“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前后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为标志,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二十世纪下半叶,人类进入了飞跃发展的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为先导的微电子学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的迅速崛起,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手段和发展生产力的主要方向,社会生产力就其性质、规模和发展来讲,将进入崭新的质的飞跃阶段。科学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现代竞争力首先取决于科技进步成果的速度、规模、范围和效果。所以,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

    如今,在工业发达国家,高科技、高文化大量进入企业,使当代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中科技文化知识因素已跃居首位,脑力劳动者的数量迅速增加,日益成为生产、营销和管理的主力军。科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人才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文化就是人才资本积聚、使用、评估的方式、效果和过程。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化的初期,劳动力主要提供的是体力劳动,在农耕、家庭式的小作坊或低水平的小企业里,似乎用不着什么文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人才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在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和其他资源中,人才资源是最积极和最具创造力的资源。所以邓小平早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时就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认知科学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体能、技能与智能的获得,社会需要支付的成本分别为1∶3∶9,而人的体能、技能与智能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即人才资本的增值)则分别为1∶10∶100。可见一个仅具体能的人和一个兼具体能、技能和智能的人才对国家的贡献率是近百倍的差距,这就充分证实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核心资本”的科学性。事实上,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拥有世界上一流的人才和庞大的人才队伍以及人才高效发挥的机制。

三、理念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导向力

理念是一种价值观和道德观,是社会、个人的经济行为和其它行为的判断取舍准则。

    从宏观经济上看,文化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经济发展既有极大的扩张力,调控不当也有惊人的破坏力。经济增长如同人口增长一样,都需要有一个限度。经济发展过热,容易导致经济泡沫和经济结构、社会环境的失衡,出现经济大起大落甚至崩溃的可能性。所以,形成循环经济的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从而摒弃那种盲目上马,乱铺摊子,重投入、轻效益的粗放型外延式发展模式,逐步淘汰那些污染型的产业和资源消耗型的产业,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些理念和观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并引导着现代经济走向有效增长、健康发展的道路。

    从微观经济上看,理念贯穿于企业行为和个人经济行为的全过程。如企业文化,它是理念作用于微观经济的主要载体。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它强调企业在追求效益、效率的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经营管理的道德和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努力达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一致的目标。

四、制度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制度是在一定的信仰、价值观指导下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体系,是要求所属的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性文化。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所谓解放生产力,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去改革那些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政治、经济等条条框框来实现的。好的制度,能够公正、合理地体现各个利益主体的主张,发挥各层面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和合力。好的制度,能够优化管理结构和运作程序,减少冲突和内耗,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要想延长它的经济发展周期乃至永葆青春,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制度创新。

    美国独一无二的强大和长期持续活力的根本原因就是其制度创新能力,它可以使各种资源成倍数效应甚至几何级增长的形式产生结果。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也是与经济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相伴随的。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城市的企业承包制,再发展到产权制度、市场体制的改革,逐步向股份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转变,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各种社会资源得到比较有效、合理的配置,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见,制度创新这种文化的软力量,能为经济社会的高速、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五、消费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力

    从经济学上说,直接推动经济发展有两股基本力量,一是投资需求的推力,二是消费需求的拉力。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在市场供应大于市场需求的今天,刺激消费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提高社会消费水平主要是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和改善社会的消费结构。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走向小康以上的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就会急速增长。这种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一方面要求社会生产出更多的文化产品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求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以提升产品的档次和文化品位。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开拓了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是今后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体验经济”正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所出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体验经济的一个基本定论:价值是由消费者来确定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通过生理的、情感的、智力的和精神的层面去感受它的价值。每个人这种体验能力的大小,越来越受到文化环境和文化修养的支配。优秀企业今后能够长久发展,不再只是仅仅依靠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和削价竞争,而是转变到为客人提供一种置身其中并难以忘怀的体验,从而大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我国衣、食、住、行、玩的基本消费中,也在不断加大文化的含量。文化消费正是有待发掘的巨大经济潜能。

六、品牌文化已成为今天市场开拓和利益获取的最大效力

品牌是企业的文化标识,是经济文化化的重要体现。它包含着企业的经营理念、人才素质、管理制度、技术质量、服务水平、形象宣传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可以说,没有企业的独特文化,就没有企业的品牌。

    当今,国际市场竞争已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突出表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名牌战略的思考和定位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尤其是跨国大企业,依托自身的品牌优势去抢占市场,“品牌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去年,全球品牌管理咨询公司与美国《商业周刊》合作,公布了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每个品牌的价值均超过10亿美元。这些国内外产品的高溢价能力,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企业的品牌溢价能力。增大企业的文化投入,创造品牌的无形资产,无疑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一个致胜法宝。

七、文化产业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产业主力

    以往我们一直认为,文化是隶属于宣传、文化行政部门的事情,如果说与经济有某些关联,也不过是经济的一个小小附庸,诸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类。现在从世界范围来观察,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化、网络化的运用,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文化的传播力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软实力”,同时也是一种“硬实力”。外国资料显示,美国文化产业的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业和食品业,英国的文化产业年产值只排在汽车工业之后,日本更超过汽车工业占据首位。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正进入一个大调整期,未来生产向着品质化、趣味化、环保化、精神化、经验化等方面发展,文化成为一个最强大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的异军崛起,将为世界带来全新的面貌和体验,文化在经济的舞台上已不只是配角,更要担当日趋活跃的一个主角。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功能也逐步从行政体制中分离出来,并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文化的社会化大生产,纳入产业发展的轨道。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扩大文化改革开放的领域,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产业的整合力度和投入力度,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壮大起来。

    从文化发展的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在保持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越来越明显;文化在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将逐步发展成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成为世界经济新增长的广阔市场。

【参考文献】

〔1〕 [美]特里·A布里顿、戴安娜·拉萨利著:《体验—从平凡到卓越的产品策略》中信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陈敏尔:《促进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发展》载《求是》2003年第15期

〔4〕金灿荣:《美国力量解构》载《人民日报》2004年2月13日

〔5〕刘永福:《人才资本是核心资本》载《学习时报》2003年8月1日

〔6〕《学习贯彻“文化立市”会议精神系列访谈(一)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访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市社科院院长乐正》  载《深圳特区报》2004年3月3日

〔7〕程恩富、廉淑:《自主品牌是企业的主攻方向》载《经济日报》2004年3月18日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