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文化邮箱: 381169311@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文艺教育 »《红楼梦》是一部明末清初百年野史

《红楼梦》是一部明末清初百年野史

2014年03月14日

秦可卿的身世解读
    就读者产生的主要疑问:一是为什么 “秦可卿”的身世低贱(仅是秦业在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却能成为贾家的媳妇?;二是为什么在秦可卿死后贾珍“哭得泪人一般”拄着拐“扎挣着”求王熙风“尽其所能”操办葬礼、贾蓉作为丈夫却无动于衷;三是焦大说的“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是骂谁的?
    作者为什么要把秦可卿的身世写的这样低贱呢?例如百度中列出的第2个谜所说:2.按照小说描写:“秦业……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便是秦可卿。秦业待秦可卿如同亲生儿女,为什么脂批却说“如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作者苦在何处?其实正象第13个疑问里脂砚斋说的一样:“一部《红楼》,淫邪之处,恰在焦大口中揭明。”也就是说,秦可卿之所以被作者这样来处理,就是为了揭开“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个谜底的。
    作者用贾府中贾敬、贾珍、贾蓉、贾赦、贾政、贾琏和秦家的秦邦业、秦钟、秦可卿这些人的名字(谐音)为孝庄编写了这部小说中藏的最深的“真事隐”。   
    秦可卿在贾府中的辈份是最低的,这和实际的孝庄在大清朝时的皇族中辈份最高是相反的。[/color]   
    第十二回中贾瑞照的那面“镜子”,脂砚斋一再提醒读者的话,便体会到作者的用心良苦:… …取出一面镜子来【庚辰双行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庚辰双行夹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 …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辰双行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庚辰双行夹批:记之。】要紧,要紧!——知情者是多么的替读者着急。
    贾瑞这个人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比较简单,可以说是独立的,在书中从生到死交代的很明确。只所以在秦可卿死前加上这么一个人物故事,就是为了告诉读者前面提到的那几句话。从时间安排上看,由于加上了第十二回的这个故事,使得秦可卿从病到死经过了三年的时间,所以引起了读者的疑问,被有的人称作是《红楼梦》的硬伤之一。其实这仍是作者故意留下的一个“破绽”,这和脂砚斋说的“劝作者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的说法”性质上是一致的,其目的也是想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多想想“风月宝鉴”的正反面。
    还有第二回冷子兴说宁国府的一段话:“宁公死后,... ... 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 ...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哪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这是作者提醒读者:在宁国府里遇到问题时一定要“翻了过来”考虑!  
把贾敬-贾珍-贾蓉的辈份整个翻过来后,秦可卿的辈份立即就是最高的了:
    原来的关系:     贾敬―――贾珍―――贾蓉(秦可卿)
    翻过来:  (秦可卿)贾蓉―――贾珍―――贾敬
    突然想到这不是和照镜子一样了吗?噢,贾敬的“敬”字不是“镜”嘛!是指把贾敬作为“镜子”来用。
    把它们放到“镜子”前,得图四:

    图四

    由上图中看出右侧是书中人物存在的辈份关系。左侧里如果“秦可卿”就是“孝庄”, 孝庄是真实存在的,将孝庄的丈夫皇太极和儿子福临按辈份关系填到左侧相应位置上。因贾敬(敬,作“经”)“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和福临想出家做和尚是对称的。那么,这时候左侧的“贾珍”的“珍”就是“朕”,即“顺治帝”,可得图五:

   图五
  
    列出秦可卿和孝庄的身份(名份),得图六:
    图六

   得图七。

    图七

    再由“贾赦、贾政”连(贾琏,连)起来就是“摄政王”多尔衮。放在镜子前面,正好对应,得图八。
  
    图八

  本来,摄政王在行政级别上比顺治皇帝要低一级的。但是因为孝庄嫁给多尔衮使之加封“皇父摄政王”,从而成为顺治帝的“父亲”,比顺治帝反而高了一级。这样在朝堂上就出现了老子给儿子磕头的尴尬局面。
嗳,这不象秦朝时秦始皇和吕布韦的关系一样了吗?怎么扯到秦朝去了——“秦可卿”不是姓“秦”吗?她还有父亲秦业(脂砚斋语:“业”者“孽”也)、弟弟秦钟(情种或者“秦朝的种”)。把两朝的父子放在镜子前,得如下的镜像关系,如图九:
    图九


    把上面的过程用一张图表示,得图十。
   
    图十
   
    由此可见,“秦可卿”的真正含义是:“秦看清”(其实“秦、卿、清”的发音基本相同,也可以反过来读作“清看秦” ),意思是拿“秦朝的事”来影射“清朝的事”。
    “秦朝的事”是指:《史记》中记载秦国丞相吕不韦本为河南濮阳的巨富,是个大商人。他不甘心这种拥有万贯家私的地位和生活,野心勃勃,对王权垂涎三尺。 于是,吕不韦精心策划一个大阴谋:打点行装,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将正在赵国当人质的秦王的孙子异人,想法过继给正受宠幸的华阳夫人,异人被立为嫡嗣,更名为子楚。 不久,秦昭王、孝文王相继去世,子楚登上王位,吕不韦被封为丞相。之后,吕不韦将自己的爱姬赵姬献给子楚,生下嬴政,被封为皇后,不料子楚仅在位三年就死掉了,于是他的儿子嬴政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吕不韦认为嬴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嬴政喊自己为“仲父”,自己则掌管全国政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的大人物。后因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
    “清朝的事”是指焦大说的“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在诸王大会上首倡立福临。之后,他高踞摄政王之位,掌握大清军政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尔衮命史官按帝王之制为他撰写起居注,并营建规模超逾帝王的府第。大军调度、罚赏黜涉,一出己意,关内关外,只知有睿王一人。实际上,多尔衮掌握了一切权力。当年妨碍他获得皇位的豪格(他的亲侄子),在顺治元年(1644年)就被罗织罪名,废为庶人,囚禁至死,豪格的福晋被他收系王府,纳为新人。孝庄在多尔衮的步步紧逼下,采取了隐忍、退让委曲求全的态度。她的方法是,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不使多尔衮废帝自立。顺治元年十月,加封为叔父摄政王,旋又加封皇叔父摄政王。顺治四年,停止多尔衮御前跪拜。最后,大约在顺治四年年底,孝庄以太后的身份下嫁摄政王,福临称多尔衮为皇父,诸臣上疏称皇父摄政王。但他死后,发多尔衮生前谋篡大位之罪,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
    在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且只有这两个故事的相似度最高,所以才有“秦看清”。
    现在再来看第2、3个疑问,就很好理解了。作者为了把“秦业”和“吕布韦”形成良好的“镜像关系”,将两人的职业设计的差不多;秦钟的身世和秦始皇一样很可疑:“他父… …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 …那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其它的几个疑问也标明作者真是用心良苦。
    第七回里说到“秦钟”这个名字时脂砚斋有个批语:“甲戌双行夹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这里的“玉”是指孝庄的“大玉儿”,“秦”就是“清”,是说她在入关前叫“大玉儿”,入关后就代表清朝。
    第6个疑问:警幻说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宝玉怎么就成了“天下古今第一淫人”?这是因为宝玉“意淫”了清朝的太皇太后。
    孝庄的生、死到下葬几乎伴随了贾家的兴衰史,所以才有宝玉在听说秦可卿死了以后,“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也才有脂砚斋甲戌本侧批曰:“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
    第19个疑问:“19.在第五回“好事终”曲“箕裘颓堕皆从敬”处,有脂批曰:“深意他人不解。”假如按小说来解释,“敬”指贾敬,有何不可理解的?脂批的含义是什么?”
    的确如脂批所说,“贾敬”的“敬”是有深意的,它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做“经”意,喻意和尚,暗示“贾敬”与福临(顺治帝)的个人爱好差不多是一致的,可做对照;另一个是做“镜”,镜子,照镜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照镜子”,这是“由秦看清”或者说是由“秦可卿”通向“孝庄文皇后”的唯一的隘口,如果不“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则无法到达目的地。
    孝庄是否下嫁小叔子多尔衮野史中多有提及,但是正史中没有记载,这一直是清朝的几大谜案之一。百度名片-孝庄文皇后-“下嫁之谜”中有: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学界尚有争议。太后下嫁之说,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张煌言此词写于顺治七年,以当时人记当时事,似有所据,慈宁宫是孝庄皇太后的寝宫,词中说慈宁宫中张灯结彩,喜气盈盈地举行婚礼,就是指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事。主张太后下嫁说的还有其它一些论据:其一,多尔衮尊称为“皇父摄政王”;其二,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似乃暗指多尔衮迫使太后与之为婚;其三,孝庄遗嘱康熙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是否因下嫁多尔衮而有难言之隐。
    不难想象,作者为完成这个创举不知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用完了多少根腊烛,一次次为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个故事而流过多少泪水;他将荣宁二府的的主人们“加减乘除”重新组合,用他们的名字暗示了一条寻谜之道。设计的原理又是如此巧妙地将焦大骂人的那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两种封建社会中最让人不齿的行为砌进了这条单行道中,而且将秦朝的事又翻出来作为揭发这个事件的参照系,难怪二百年来读者都把“秦可卿之谜”当作是最大的谜。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早就成为了历史,以孝庄为代表的清朝专制统治和以贾府为代表的依附权贵而最终被权贵抛弃者都已作古。对孝庄,今天的人们对她评价很高,说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作者更是因为《红楼梦》始终站在中国古典文学颠峰的丰碑上,令人钦佩。
    看着秦可卿托梦风姐的话,觉得孝庄依然很“伟大”:“盛筵必散”、“否极泰来”,对几百年后的人们仍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但她安排的后事中强调的“祭祀永久”却不过是给今天的人们留了一个旅游观赏的去处。

秦可卿药方之谜
    秦可卿的谜未解,张友仕给其开的那张药方引起了读者的怀疑。有人竟然从张友仕为秦可卿开的药方中解出了“惊天的秘密”,断定这是一份命令秦可卿自杀的暗语,把贾府说的谍影重重,暗藏杀机。其实,这药方确实就是益气、补脾、和肝、调养的一个汤剂,这对老年人很好。里面加了“真阿胶”,适合老年妇女。
重要的是其中的数字说明了就是开给孝庄的一张“生平简历”:
药方(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云苓三钱 熟地四钱  归身二钱酒洗 白芍二钱  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  香附米二钱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
    1、将“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云苓三钱 熟地四钱  归身二钱酒洗 白芍二钱  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  香附米二钱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里面的数字加起来,即得:
    2+2+3+4+2+2+1.5+3+2+8+2+2+1.5+8=43
    2、“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中“建莲子七粒去心”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将7粒莲子摆开,去掉中间1枚剩6枚,得“6”;“ 红枣二枚”中得“2”。合起来就是“62”。
    3、如果将 “2+2+3+4+2+2+1.5+3+2+8+2+2+1.5+8” 中的“1.5”作“15”, 再加上“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这里面的两个数字“7”、“2”(七去二),加减后即得:
  
     2+2+3+4+2+2+15+3+2+8+2+2+15+8+7-2=75
  
     4、在“八分”处将数字用括号“分”开,即:
   
    (2+2+3+4+2+2+15+3+2+8)+(2+2+15)+(8+7-2)=75
   
    得:43+19+13=75
   
    综合这几个数字不难看出,这就是说的孝庄一生中重要的几个阶段:13岁嫁给皇太极;出嫁62年,与丈夫共同生活19年,守寡(即入关)43年;享年75岁。
    ——贾珍说的没错:张友仕确实能断孝庄的生死。
    一张”药方”充分反应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数字的驾驭能力.如果对孝庄的历史稍稍熟悉,对其中的数字稍做思考就不难想到孝庄.

扫一扫关注微信